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必修一)2016、1
史地组 吴洪水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什么是分封制?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对象有哪些?诸侯有什么权利和义务?分封制的影响怎样?
概念——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臣属,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目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西周统治。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义务——向周王交纳贡赋,提供军赋和力役。
影响:一方面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统治; 另一方面,随着周王室衰微,导致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
2、什么是宗法制?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什么关系?
概念——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一种制度。
特点——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大宗、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c、等级森严。
作用——有利于调节统治集团内部关系,巩固西周统治。
关系——①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②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什么?
特点——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构建政治关系; ②王权与神权结合; ③中央集权尚未建立。
4、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哪些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郡县制的影响怎样?
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等。
特点——皇权至上、皇帝至尊、皇位世袭。
影响——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5、什么是“中朝”制度?什么是三省六部制?各有什么影响?
内容——汉武帝时,由皇帝的亲信近臣组成“中朝”,参与决策。
影响——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内容——a、中央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尚书省下设六部; b、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c、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影响——①三省分工合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②三省相互制约,避免大臣专权乱政;
③初步形成集体决策体系,有利于避免失误; ④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6、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过那三个阶段?什么是科举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阶段——士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影响——进步性:①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②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③提高了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 ④促成了普遍持久的重学风气的形成; ⑤严格的考试方式有一定的公平合理性。 局限性:科举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在儒学经义,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7、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哪两对矛盾?发展趋势怎样?有什么影响?
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趋势——①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②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影响——积极: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②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局面的稳定和经济文化发展; ③有利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消极:①君主决策的随意性,容易造成决策失误; ②专制体制容易导致政治腐败; ③抑制地方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推销商品,掠夺原料,对外殖民扩张。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导火线:虎门硝烟。
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①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开,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影响和危害——①割地:香港岛 ——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②赔款:2100万银元 ——加重中国人民经济负担
③开埠: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④协定关税 ——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领事裁判权 ——破坏中国司法主权
片面最回国待遇 ——破坏中国贸易主权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怎样?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内容、危害——
①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进一步破坏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野心
②赔款:白银二亿两 ——使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③开埠: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侵略势力深入内陆
④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 ——便利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
影响——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4、鸦片战争后,面对列强侵略,中国军民兴起的反侵略斗争主要有哪些?
斗争——①鸦片战争中,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反侵略斗争。
②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俄、英侵略新疆的阴谋,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
③甲午战争中,黄海战役,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等爱国将领英勇抗敌。
④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沉重打击了侵略者,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5、《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有何影响?
内容——①赔款:4.5亿两。本息达9.8亿两白银。 ②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各国派兵保护。 ③拆除天津大沽至北京沿线炮台,允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实质——反映了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有哪些?
罪行——军事上:①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不断扩大侵华战争; ②制造南京大屠杀; ③实施细菌战、毒气战; ④实行三光政策。 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 经济上: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 文化上:实行奴化教育。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过程)起了什么作用?
原因——①根本原因: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 ③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
建立——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②八一三事变后,中共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③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作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8、抗日战争的过程有哪三个阶段?国共合作抗日的概况怎样?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有什么伟大历史意义?
三个阶段——①防御阶段:1937、7、7—1938、10 ②相持阶段:1938、10—1944 ③反攻阶段:1944—1945、8
国共合作抗日——
国民党正面战场:① 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② 太原会展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平型关大捷 ;
③ 徐州会战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台儿庄大捷 ;
④ 武汉会战 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中共敌后战场:①1937年8月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②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③ 陕甘宁边区 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④1940年, 百团大战 沉重打击日军气焰。
原因——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 ②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③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互相配合。
意义——①是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②洗雪了百年国耻,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哪两个革命纲领?各有什么特点?
意义——①性质: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②作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也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③地位:是中国农民战争发展的最高峰;
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特点——《天朝田亩制度》要建立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实现; 《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辛亥革命的主要历史功绩有哪些?有什么局限性?历史教训是什么?
功绩——a、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b、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c、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局限性——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教训——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规定了怎样的政体形式?有什么重要意义?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
内容——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主权在民,否定了君主专制) b、规定了国民的自由权利。 c、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特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政体形式——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意义——①(性质)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②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③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丰碑。
4、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经过怎样?取得哪些胜利成果?其性质和意义是什么?五四精神是什么?
原因——①根本原因: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社会矛盾尖锐。
②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经过——两个阶段,两个中心:
①第一阶段:中心:北京 主力:学生 斗争形式:罢课、示威游行。
②第二阶段: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 斗争形式: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成果——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取得初步胜利
意义——a、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b、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d、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如何建立?有什么意义?
条件——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④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成立——中共 “一大” (1921年7月23日,上海):制定党的纲领
中共“二大”(1922年7月):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意义——①使中国有了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 ②使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③中共成立后,放手发动工农群众,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真正的力量源泉。
6、国民大革命是怎样兴起的?主要目标和对象是什么?为什么失败?有什么经验教训?
条件——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兴起——国民党一大召开(1924,广州):国共合作实现,国民革命兴起。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
高潮——北伐战争(1926—1927)
目标——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对象——直系军阀吴佩孚,皖系军阀孙传芳,奉系军阀张作霖。
功绩——①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失败:①1927、4、12,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动政变
②1927、7、15,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动政变(失败标志)
原因——客观原因:①敌人力量强大; ②国民党叛变革命。
主观原因:①中共缺乏经验; ②共产国际错误指导; ③陈独秀右倾错误。
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7、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为推进革命高潮进行了哪些努力?中共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努力——①南昌起义(1927、8、1):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立了。 ②八七会议(1927、8、7):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总方针; ③秋收起义(1927、9):把革命力量转入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向井冈山进军。
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8、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长征精神?
原因——①根本原因: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的领导
②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开始——1934年10月
转折——遵义会议(1935、1,贵州遵义)
内容:①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③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①是我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②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③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胜利——①1935、10,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在陕北的红军会师;
②1936、10,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在长征途中,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③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9、三大战役是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意义——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标志——渡江战役(1949、4),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国民政府在中国的统治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意义——①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③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新中国确立了哪三大民主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基本原则和性质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内容——以宪法形式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①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②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原因——①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
②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目的——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意义——a、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b、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c、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文革时期民主法治遭到践踏有哪些主要表现?有什么历史教训?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和主要成就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表现——①建立革命委员会 ②全国人大遭到严重破坏 ③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教训——a、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不能搞个人崇拜
c、必须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基本前提——文革结束。
成就——①1982年修订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②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④基本形成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意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4、什么是“一国两制”?有哪些成功的实践?有何重要意义?
概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意义——①标志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②开创了香港、澳门发展的新纪元。 ③为国际社会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制定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什么?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哪些重要成就?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政策。
外交方针——一边倒。
成就——①建国后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③1954年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出席日内瓦会议。
④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会议圆满成功。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关键是什么?中国外交突破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关键——中美关系的缓和。
表现——①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同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3、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调整?取得哪些新成就?
原因——①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②国际: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调整——①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奉行不结盟政策; ③坚持改革开放。
成就——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②促进新型区域合作:如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倡导上海合作组织。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1、希腊城邦的特点是什么?梭伦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何重要意义?
特点——①政治上小国寡民; ②经济上商品经济发达; ③文化繁荣。
原因——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内容——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制定财产等级制,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 ③组织“四百人会议”; ④建立陪审法庭。
特点——采取“中立”政策。
意义——①改变贵族专权局面,促进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发展;
②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雅典民主政治是怎样形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如何看待雅典的民主政治?(进步性、局限性)
形成——①梭伦改革奠定民主政治的基础; ②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立;
③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评价——进步性:①建立比较健全的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②倡导主权在民,法律至上。 局限性:是少数人的民主,实质是奴隶主贵族专政; 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3、罗马法的形成过程有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罗马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过程——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
特点——习惯法:没有固定条文,贵族垄断立法权,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
公民法:使用罗马公民,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缺乏灵活与变通。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意义——①是维系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②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③其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原则具有永恒价值。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1、简要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过程。主要特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过程——①“光荣革命”后,英国权力中心由国王转到议会; ②《权利法案》(1689)的颁布,限制了王权,为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 ③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世纪中期),标志君主立宪制正式形成。
特点——①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是虚君; ②议会掌握立法权,是权力中心; ③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意义——①巩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权; ②捍卫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③对欧美国家代议制的确立产生重要影响。
2、美国1787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有什么重要作用?如何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
原则——联邦制原则: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同时保持各州一定的独立性。
三权分立原则:行政权属于总统,立法权属于国会,司法权归法院。
民主共和原则: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
作用——①为美国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②有利于统一国内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评价——(意义)进步性:①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②三权分立原则,避免了专制独裁的出现; ③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局限性:保留了黑人奴隶制。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特点?意义如何?
内容——①总统:国家元首,军队统帅,由参议院、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拥有行政权。
②议会: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普选产生;掌握立法权。
③《马赛曲》定位国歌;7月14日定位法国国庆日。
特点——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意义——①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政体的最终确立。 ②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德意志君主立宪制有什么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特点——①皇帝:是国家元首,权力很大; ②首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③议会: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机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权力较小;
④君主立宪是虚,专制是实。
原因——①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国家统一、和平改革的形式确立代议制,专制势力强大;
②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意义——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2、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政权——巴黎公社。
意义——①)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②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
③巴黎公社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3、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过程怎样?有什么特点?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原因——①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②一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
过程——①二月革命(1917、3):推翻了沙皇专制政权,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②《四月提纲》(1917、4):列宁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③七月事件(1917、7):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④武装起义(1917、11):列宁亲自领导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⑤政权诞生: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特点——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暴力革命的道路。
意义——①性质: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②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 ③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④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⑤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两极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什么是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原因和表现有哪些?产生了什么影响?
原因——①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③二战后,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是唯一能与之相匹敌的大国。
④美苏冷战,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形成——①雅尔塔体系,形成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
②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影响——①导致德国、朝鲜分裂; ②两极对峙,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给世界和平构成了巨大威胁。 ③两极格局下,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崛起。
概念——二战后,美国对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政策。
原因——①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称霸世界。
②战后苏联政治军事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严重障碍。
③战后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
表现——政治上: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上: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互会”。
军事上:美国成立北约组织;苏联成立华约组织。
影响——①美苏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存,互相借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冷战引发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和动荡不安。
2、欧洲共同体形成原因经过怎样?有什么影响?
原因——①二战后,欧洲衰落,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 ②面临美国控制和苏联威胁;
③1950年,“苏曼计划”的提出。
经过——① 1951年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 ③ 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影响——①促进了欧共体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③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3、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曲折发展的?有何特点?有什么影响?
发展——①欧洲共同体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经济领域的多极化,促进了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第三世界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③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④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特点——①旧格局瓦解,新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的过渡时期; ②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③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影响——①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①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