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clezxzxx@126.com 校长信箱
信息检索
注册     登陆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夜归鹿门歌
2008/6/23 11:10:06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 8760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夜归鹿门歌

                                                             长乐二中语文组    刘美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复述出孟浩然的生平,说出本文的创作背景。

2)学生能够识别孟浩然山水诗情景交融、彼此衬托的特点。

3)学生能够再现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

4)学生能够判断诗歌中作者所传递的情感。

5)学生能够复述出缘景明情的基本思路,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尝试这一基本思路。

2过程与方法:

1)对于孟浩然的生平,可以先由学生根据自己以前学过的诗歌进行回忆,老师再适当补充。

2)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再现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描摹意境。

3)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分析诗歌,判断诗歌中作者所传递的情感。

4)当堂训练,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鉴赏才华的机会,并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矫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孟诗中隐逸避世的孤独寂寞以及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2)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如何归纳、概述缘景明情的基本要领。

教学难点】怎样描述诗中的画面,感受诗中诗人的形象,透视诗人的情感,阐明诗歌的主旨。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点拨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一、导入新课

欣赏古典诗歌,要领悟诗歌中的景和情。相对而言,景表现得较显露,情往往深藏在景里面。我们如何通过景找到其中蕴涵的情?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夜归鹿门歌》来探讨鉴赏诗歌的一种方法——缘景明情。

出示缘景明情的基本思路——(绘景——析景——摹形——溯情),并作解释。

二、学生自读课文(自己小声朗读)(导学)

  寻疑:要求结合注释初步感知文意,发现疑难问题。

三、质疑答疑 (导学)

1、字音 

     栖( qi    扉( fei   寥(liao

2、重要词语

鹿门    鱼梁   幽人

四、进一步感知全诗(导练)

1、请1—2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师提出朗读期待:

1)融入你的感情(我就是孟浩然) 

2)结合诗歌的节奏,注意读出诗意的抑扬起伏的变化  

3)注意朗读出古诗与现代文的区别——拖腔拖调

2、请1—2名学生翻译诗歌大意

示范: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鱼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德公隐居的地方。

石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居者独自来来去去。

五、寻景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请找一找。

明确:(黄昏)钟声  鱼梁渡头  行人争渡回家    烟树  月亮  岩扉   松径

2、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我们可以把这些景物分成哪两个场景?

明确:黄昏江边之景   (黄昏)钟声  鱼梁渡头  行人争渡回家

月夜山中之景    烟树   月亮  岩扉      松径

六、合作探究——缘景明情(导练)

(一)赏析画面一(黄昏江边之景)

1、学生齐读前两联(提示:在头脑中把文字转换成画面)

2(绘景)1—2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当时的场景

提示:1、抓住主要景物极其特点 

2、语言优美,多用动词形容词

示例:从鹿门山上的寺庙中传来悠然的钟声,天快黑了,古老的鱼梁渡头上挤满了争先恐后的过渡的行人,他们神情焦急,招呼着、叫着、嚷着,喧闹不已。

3(析景)请学生概括画面的特点

提示:画面是由景物组成的,景物的整体特征就是画面的特征,但不是景物简单地拼贴,需要概括归纳(动态、静态,色调冷暖等)

动景       钟声悠扬  行人归心似箭  世俗的喧嚣嘈杂

4、(摹形)请学生根据画面以及诗中相关诗句想像此时诗人的形象。

提示:诗人的动作、神情、肖像等

诗人的选择:世人归家,诗人却归鹿门。可见诗人内心并没有和世俗之人同喧嚣 ,是鹿门山上的悠然厚重的钟声,使他心情平静

诗人的形象:闲望沉思  袖手旁观 

5、(溯情)归纳诗人在这幅画面中所体现出来的感情

提示:综合前面画面的特点、他人的表现、诗人的形象等

  世俗的喧嚣           世人回家      两种归途     世人归心似箭

                对比

  悠然的钟声           我归鹿门      两种心情     诗人潇洒超脱

6、请一名学生朗读首联颔联,其他同学边听边品悟感情。

 

7、小结:缘景明情的基本思路——(绘景——析景——摹形——溯情),并请全班同学一齐复述。

 

过渡:在世人都急切地归家,而我们的诗人却悠然地归鹿门山,鹿门山到底有什么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的诗人呢?

 

(二)赏析画面二——月夜山中之景自主赏析

1、学生齐读颈联和尾联

2、(绘景)请1——2名学生描述画面

3、(析景)提示:山中之景有何特点?

烟树——树影朦胧婆娑    

夜月——皎洁、清冷(开——破)(使原本朦胧的树影变得逐渐清晰起来)

岩扉——石门  门虽设而常关  人迹罕至  幽深偏僻寂寥

松径——茂盛  芜杂     人烟稀少   优美清幽安谧

总体特点:  静景       优美清幽寂寥

4、(摹形)这幅画面的特点与前幅画面的特点明显不一样,一幅较清幽安谧,一幅较喧嚣嘈杂,我们的诗人对后者采取了冷静闲望的态度,而对前者我们的诗人又流露出了怎样的情态?请结合诗句谈谈。

  明确:神情——欣喜  热爱  沉醉  迷恋   惬意

        诗句——忽到庞公栖隐处中的  惟有幽人自来去中的

5、(溯情)诗人的情感

     提示:结合诗人的生平与本诗的写作背景。

1)诗人名片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人称孟襄阳。

一生怀才不遇,布衣终身

著有《孟浩然集》,名篇《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等。其诗风质朴明快,清新自然。

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同时齐名,并称王孟

2)背景资料

   鹿门既鹿门山,在湖北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寻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这首诗就是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求仕不遂,漫游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隐居,绝意仕进时的作品。

明确:摒弃世俗生活  融于自然  安于孤独  隐逸之乐

6、学生根据刚才的分析与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小结(导结)

1、  请学生根据刚才的分析,复述缘景明情的思路

(绘景——析景——摹形——溯情)

2、请学生根据缘景明情的思路概括《夜归鹿门歌》的意境。

示例:诗中首先描绘了一个江边的傍晚,山寺不时传来悠然的钟声,渡口一片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的动态景象。诗人在船上凝望沉思,一叶扁舟飘然归向了鹿门。接着又描绘了一副朦胧的山树在皎洁的月光映照下,显得格外美妙,而岩穴的山门和松间的小路也显得格外寂寥的静态景象,诗人陶醉了。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摒弃世俗生活而融于自然,安于孤独的隐逸之乐。

3、请学生根据《夜归鹿门歌》的意境背诵本诗。

八、牛刀小试课堂练习

请运用缘景明情的思路(绘景——析景——摹形——溯情)分析鉴赏《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示例:日落黄昏时分,诗人满脸疲劳地把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里原野辽阔,天地相连,远处的天空比近处地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映在水心,和舟中人的距离显得很近,有种亲切感。面对如此清新自然的夜景,孑然一身的诗人脸上漾起一丝喜悦,心头感到一点慰藉。但这样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夜景同样也会激起诗人心头的千愁万绪: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破灭,所以在短暂的喜悦之后,诗人眉头渐锁,孤独失意无奈到天明。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羁旅异地的惆怅忧郁之情。

九、总结

缘景明情的思路:绘景——析景——摹形——溯情。

十、课外作业

1、背诵《夜归鹿门歌》

2、按照预习缘景明情的思路预习《春江花月夜》

十一、板书设计

绘景——主要景物  动词  形容词

析景——景物的特点(动景/静景   色彩冷暖)   画面的整体特点

摹形——抒情主人公的外貌、神情、动作

溯情——诗人的情感  文章的主旨(作者的生平  本诗的写作背景)

【教后记】(略)

 

上一篇: 人教版九年级《诗经》两 首
下一篇: 目标导向教学法基本操作模式简介

福建省长乐第二中学 No.2 Middle School Changle Fujian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502207号-1

学校地址:福建省长乐市金峰镇上陈路87号 邮政编码:350211    闽公网安备 350182020003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