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大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师生校级交流合作,促进教师成长,切实将新课程理念与基本要求落实到课题教学中,我校地理组于2024年10月18日和11月15日上午在地理教研组开展“课标引领 匠心铸魂”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学习新课标
2024年11月15日上午第三节,长乐二中地理科的刘明泰老师在八年(7)班进行了有关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赋能新课堂的 “自然资源”的公开课教学。课堂内容丰富,整节课,教师真正落实合新课标的理念方法,考虑中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人地关系,地图等地理工具的运用等,让学生感知地理学科的价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展现有效课堂教学,体现了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对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研读新课标
课后,我们地理组教师对如何研读理解新课标,赋能新课堂作了深入的探讨。认真学习新课标,首先要把握新课标修订的总体思路,即两个导向——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从目标导向来说,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地理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优势,彰显地理课程育人价值;二要从学生立场出发,更接近他们认识地球、认识地理环境、认识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思路,搭建地理课程内容结构,使地理课程标准“有温度”;三要更新课程内容,平衡好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关系,并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推进教学改革。从问题导向来说,一是解决课程价值问题,即依据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确定地理课程所要培育的核心素养,形成能体现地理课程独特育人价值和综合性育人要求的地理课程目标,并以核心素养统领整个课程标准;二是解决课程内容结构问题,从学生认识人类地球家园的角度出发,重新考虑课程内容结构框架,并在此框架中提高地球科学、海洋科学等相关内容的显示度;三是解决课程内容综合性和实践性的问题,在具体的“内容要求”条目设计中,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体现“做中学”的要求,同时把握好课程内容的容量和难度,适应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
研读新课标要求
通过新课标学习和研读,我们地理老师一致认为课标实施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一)转变观念,深刻领会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此次课标的修订是一次深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实践,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样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实践。首先,教师要“跳出地理”看地理,站在义务教育培养“三有”时代新人的高度,认识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即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次,教师要“进入地理”看地理,深刻理解地理课程标准的变化与突破,在实践过程中完成从教授知识点到培育核心素养的转变,要认真思考和挖掘知识背后的素养意义,达到以核心素养立意的课程目标要求。(二)突破难点,推动义务教育地理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是这次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这是由义务教育学段学生和学习的特征决定的,也是由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决定的。地理课程的综合性不仅体现在学科内,还体现在学科间,2022年版义教课标中就规定了应将不少于总课时10%的课时用于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尤其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既有综合性又有实践性,怎样组织落实,如何达到预期目标,需要教师用教学智慧破解难题。
赋能新课堂
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的要求下,我们要做到“守正出新”。“依标”就是刚性要求,这就是“守正”。但是,对于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要求,在全面落实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内容的重组,教学方式方法更是可以百花齐放,这就是“出新”。我们教师能够通过落实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创造一个个生动、智慧、高效的地理课堂,助力学生成为活跃的、负责任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