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教学·教师风采ll AI启智 思政铸人
——长乐二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长乐区级教学开放日生物组吴乐妹、陈越灵老师公开课
为探索生物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AI辅助教学的融合路径,落实课堂实践核心素养,推动生态意识与社会责任的培育。2025年10月29日我校举办以“AI启智润心 思政聚力铸人”为主题的长乐区教学开放日活动。本次教学开放日,生物教研组吴乐妹老师开设的《生物圈》,陈越灵老师开设的《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两节公开示范课。本次活动长乐区进修学校郑智武老师,陈品辉老师及兄弟学校代表和我校生物组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初中部
吴乐妹老师的教学设计:以“生态整体性”为主线,落实核心素养。
本节课围绕“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展开,通过“认知-探究-践行”三层逻辑推进:
1.概念建构:结合地球仪、生物圈范围示意图,直观讲解生物圈的定义与圈层结构;
2. 实践探究:设计“为动物匹配生态系统”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生态系统的环境特点,深化对“生态多样性”的理解;
3. 系统思维培养: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为案例,通过“水的流动”线索,分析生态系统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论证“生物圈是统一整体”的核心观点。
思政融合:以“社会责任”为落点,深化价值引领
课堂以《巴黎协定》视频导入,聚焦“全球生态保护”议题,通过“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讨论、“环保行动计划”设计等环节,引导学生从“认知生态重要性”到“践行保护行动”,将“保护生物圈”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责任意识。
教学方法:多元互动,提升课堂参与度
采用讲授法+资料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借助视频、图片、案例等资源,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展示”中提升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课后布置“生物圈国际保护研讨会”策划任务,实现“学以致用”的延伸。
本节课既完成了“生物圈范围、生态系统类型”等知识目标,又通过思政融入,培育了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与社会责任,为“学科育人”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得到参与教师的一致认可。
本次公开课以“生态教育”为载体,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是“AI+思政+学科教学”融合的一次有效尝试,为区域初中生物教学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高中部
陈越灵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为主题,呈现了一节兼具科学性、探究性的课堂。
课堂教学:探究为本,学思结合显实效
本节课以“情境导入-成分探究-结构建构-功能适配-实践应用”为主线,层层递进展开教学。开篇通过抗癌药物研发视频及相关问题,引出细胞膜成分探究主题;随后引导学生研读教材,梳理经典实验,自主归纳出细胞膜含有脂质、蛋白质、糖类三大成分。
在“流动镶嵌模型”学习中,通过预测磷脂分子排列、分析实验数据推导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结合冷冻蚀刻技术图像明确蛋白质的分布,借助现象视频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得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构建模型,突破教学难点。结尾回归脂质体药物载体应用,通过问题链实现知识迁移升华。
评课议课:亮点突出,精准建议促提升
课后,听课教师集中生物实验室围绕本节课展开评课议课,老师们一致认为:本节课教学设计逻辑严密,形成完整闭环,贴合知识体系与学生认知规律;探究活动扎实,通过科学史还原、模型构建等,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师生互动高效,启发性提问层层递进,课堂氛围严谨生动。同时,评课教师们也提出建设性意见:部分小组在模型建构环节进度不一,建议提前设计分层指导方案,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更具体的操作提示。
本次区级教学开放日,为我校生物学科教学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实践与交流机会。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核心素养落地生根,让教育教学在启智润心中聚力铸人,为长乐二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更多实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