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clezxzxx@126.com 校长信箱
信息检索
注册     登陆        
首页 > 历史 > 最新资讯 > 正文

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复习提纲
2008/10/22 8:38:08     来源: 原创     点击: 6868

长乐二中高二历史集备组材料之一

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复习提纲

一、百家争鸣

1、早期儒学:

孔子——大思想家:a、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礼”

                  b、对鬼神,敬而远之

        大教育家:开创私人讲学,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政治家:a、仁——要求统治者以“仁”治国,主张德政,反对苛政;

b、礼——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

        文化贡献:编纂“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乐》后来亡迭,成了“五经”)

        (孔子的弟子把孔子的言论编纂为《论语》)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

        a、提倡“仁政”

        b、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荀子——a、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深入探讨孔子“礼”的思想

        b、天人关系: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早期儒学的特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关注民生

2、道家学派: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a、思想核心:“道”为世界根本   

                  b、方法论:以“无为”为处世方法(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c、朴素辩证法思想:事物无条件向对立面转化(唯心主义辩证法)

                  d、消极思想:对社会发展消极悲观,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庄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a、把“道”作为世界的最高原则

                  b、“齐物”:世界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老庄思想特征——崇尚自然,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3、法家学派:

代表人物——李悝:法家学派创始人(在魏国变法,著《法经》)

            商鞅:变法最彻底,成效最好(在秦国变法:a、废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b、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c、实行重农抑商;d、实行编户制度,加强中央集权;e、燔诗书,明法令,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b、厉行赏罚,奖励耕战;c、遵循客观规律行事,不法古人;d、融合法、术、势,将法家思想系统化)

思想内容——a、变法改革    b、奖励耕战    c、君主集权    d、以法治国(严刑峻法)

影响——a、法家思想,适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国家由分裂到到统一的时代潮流,因而受统治者青睐

        b、对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维护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c、汉朝以后,法家思想融入儒学,作为独立的法家学派消失

4、墨家学派: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俭”等

        认识论、逻辑学的贡献:a、认识来源于实践    b、判别知识的“三表”法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原因——a、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形成学术思想的宽松局面

        b、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社会处于变革时代,思想学术活跃

        c、各诸侯国为争霸、兼并战争需要,笼络客卿,礼贤下士

        d、私人讲学之风的形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大批知识分子脱颖而出

二、儒学的兴起

1、秦朝“焚书坑儒”:

背景——a、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维护统一的政治需要(百家争鸣不利于思想统一,妨碍政治统一)

b、儒生以古非今,批评时政

过程——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焚书坑儒(烧毁秦国以外的诸子百家书,坑杀儒生460余人)

评价——a、焚书坑儒在当时是为了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有其必要性

        b、抑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c、百家争鸣,学术自由的局面为文化专制所取代

秦始皇为什么没有把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列入焚书范围?

原因——焚书坑儒的目的是压制知识分子的思想,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些书是实用之学,不仅不会构成对政权的威胁,而且对国家社会直接有益,因此没有列入禁毁之列。

2、罢黜百家:

背景——a、中国“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集权的政治体制基本定型

        b、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c、汉代儒生对儒学进行发挥,使儒学适应汉朝的政治需要

           (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内容)

过程——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主流思想)

        b、结束了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抑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c、汉朝加强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教育文化的发展

3、太学出现:

原因——宣扬儒学的需要(也是汉朝统治者重视文化教育的表现)

出现——汉武帝创建太学

意义——a、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b、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的标志

        c、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改变了官僚贵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d、太学清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生活

        e、太学生的议政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黑暗的政治势力

4、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科举制——概念: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

          演变:隋创立—唐完善—宋元发展—明清腐朽

          评价:积极——a、打破豪门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c、有利于提高官吏的文化素质和行政效率

                        d、有利于形成社会重学风气和读书风尚,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e、是一种相对公平公正的选官制度

                消极——a、科举考试的内容范围局限于儒家经典,不利于思想文化的正面繁荣

                        b、知识分子醉心功名利禄,导致中国古代科技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c、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抑制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阻碍科学文化发展

(科举制以儒学经典为考试主要内容,从而儒学地位提高,全面影响我国古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儒生成为政治主角)

三、宋明理学

1、儒学困境:

原因——a、东汉末年以后,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儒学的价值观受质疑,其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b、佛教、道教的流行,直接冲击了儒学的地位

表现——儒学沦为“笺注之学”

2、儒学复兴:

原因——a、儒学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b、佛教、道教盛行,带来许多消极社会影响

表现——a、唐朝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和道教,提出儒家的“道统”思想(宣称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

        b、李翱提出从“生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孟之道

           (韩、李的思想,成为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为理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c、北宋士大夫掀起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逐渐形成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

影响——恢复了儒学在社会上的正统主流地位,为理学创立奠定了基础

3、理学创立:

理学——概念:理学是在儒学为中心内容的基础上,融入佛教、道教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背景——a、北宋建立后,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b、隋唐以来,儒、佛、道趋于融合,三教合一的局面逐渐形成

c、唐宋以来的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d、理学家的努力研究

创立——“北宋五子”将儒学的忠、孝、仁、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严密的思想体系,即理学(新儒学)

        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为“理”生万物提供了依据

          雍: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载:开创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唯物主义杰出代表

          程:(程颢、程颐)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为“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成熟——朱熹总结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朱熹:南宋理学集大成者——

        a、理气关系:理是根本,理先于气,理离不开气

        b、理学修养:学习实践,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仁者无敌    在获得精神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要有社会责任心

        c、政治理论:“道”的价值是“三纲五常”,儒家干政就是要“正君心”,从而正纲常,正百官,治国平天下

        d、为《四书》注解,使其成为理学主要经典

    4、陆王心学:

心学——理学的一派,心学出现,标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完成

陆九渊——南宋“心学”开创者:a、“心即理也”,本心即天理   

b、“发明本心”,强调个人体悟

王守仁——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a、人是天地的心,人心就是天理   

b、良知就在人心(良知是人的基本是非之心)

四、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贽——特征:反对正统意识,挑战正统思想

          原因:出生伊斯兰教家庭,受传统思想束缚较少

          内容:a、反对“存天理,灭人欲”,自私心是人类的天性

                b、提出“童心说”,不以圣人之言为是非标准

黄宗羲——特征:揭露批判君主专制

          内容:a、呼吁废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

                b、主张限制君权

                c、反对重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影响:黄宗羲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的思想家,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顾炎武——a、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以“众治”取代“独治”

          b、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c、主张经世致用

王夫之——a、哲学思想:唯物论思想家(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b、政治思想:

           ①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主张“循天下之公”

                         ②批判秦朝以来的暴政(帝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苦的根源;帝王独尊是君臣失道的根源;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c、历史观:反对“天命”“神道”“道统”对历史的主宰

  甄——a、批判专制帝王,认为凡帝王都是贼

          b、批判“官”,认为大多数官吏是“民贼”

          (仅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未能上升到批判制度的高度)

明末清初,为什么会出现思想活跃的局面?

原因——a、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封建制度的腐朽性日益暴露,引起社会广泛不满

        b、明朝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c、西学东渐,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儒学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及发展变化的原因

先秦——儒学形成

        特点: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原因:春秋战国,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人民疾苦,儒家从维护统治的角度出发,要求统治者以仁治国,体恤民情,实行仁政

秦朝——焚书坑儒,抑制儒学

        特征: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原因:a、秦朝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需要,以文化专制取代百家争鸣的局面

              b、儒生以古非今,批评时政,反对郡县制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兴起

        特征: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内容

              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流思想)

        原因:a、吸取秦朝暴政的教训

              b、儒生对儒学进行发挥,使儒学适应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政治需要

              c、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魏晋——儒学陷入困境

南北    特征:沦为“笺注之学”

      原因:a、国家分裂,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儒学核心价值观受到普遍质疑,儒学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b、佛教、道教的流行,直接冲击了儒学的核心地位

唐宋——儒学复兴

        特征:提出儒学的“道统”思想    (“仁”是最高的“道”)

        原因:a、统一局面形成,儒学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b、佛教、道教盛行,带来许多消极影响

宋明——理学的创立和发展(儒学发展的新阶段)

                特征:a、在儒学为中心内容的基础上,融入佛教、道教的思想

                             b、儒学的“仁”是最高的“天理”

                             c、“存天理,灭人欲”

                             d、“三纲五常”

       原因:a、唐宋儒学复兴运动,恢复了儒学的正统主流地位,

                为理学创立奠定了基础

             b、理学家的刻苦研究

明清——儒学(理学)的正统地位受挑战

        特征:儒学仍处于社会主流地位

        原因:a、封建社会趋于衰落,封建制度的腐朽性日益暴露

              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上一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复习提纲
下一篇: 长乐二中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福建省长乐第二中学 No.2 Middle School Changle Fujian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502207号-1

学校地址:福建省长乐市金峰镇上陈路87号 邮政编码:350211    闽公网安备 350182020003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