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七复习提纲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 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条件
条件——a、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为近代科学发展奠定的物质基础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不断冲击封建神学的权威,使自然科学逐渐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和革命者
1、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
条件——前人基础:a、伽利略创立的自由落体定律
b、笛卡儿等人对碰撞运动的研究
c、开普勒等人有关天体力学的研究
个人因素:d、牛顿的努力研究
成就——a、运动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b、万有引力定律 (1846年,德国天文学家加勒发现海王星,证明这一定律的正确性)
c、创立了微积分 (推动近代数学的发展)
意义——a、牛顿运动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物理学的重要支柱
b、牛顿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c、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
2、量子力学的创立
条件——a、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统一了声学、光学、电磁学和热学
b、十九世纪末,物理学家定义黑体作为热辐射研究的标准物体
成果——a、1879年,奥地利物理学家斯蒂芬,发现黑体辐射的总能量与其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b、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标志量子理论诞生
c、1905年,爱因斯坦成功解释光电效应
d、1923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
e、数年后,奥地利、德国物理学家建立了量子力学
意义——a、量子力学成为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理论体系,指导人们对物质运动的各个层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b、量子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发生重大变化
3、相对论的创立
条件——基础:牛顿力学体系、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等
创立——创立者:爱因斯坦
a、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 (适用于匀速运动体系)
b、1916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适用于加速运动体系)
意义——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的可变性,)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
b、(相对论所确立的全新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是人类思想发展史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c、相对论与量子理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 爱因斯坦“相对论”与牛顿“力学体系”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牛顿力学体系的继承与发展
区别——a、牛顿力学,反映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爱因斯坦相对论,反映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b、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
二、近代生命科学的创立
1、近代生命科学的主要成果
成果——两条研究路线:a、群体研究(林耐) b、个体研究(哈维)
林耐:将动植物分为纲、目、科、种四级
哈维:创立血液循环理论
施莱登:创立植物界的细胞学说
施旺:创立动物界的细胞学说
巴斯德:为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细胞学、免疫学的发展
2、生物进化论的创立
条件——a、前人关于生物不断进化的思想
b、拉马克:提出生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为进化论创立奠定了基础
c、达尔文的考察研究
创立——标志: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内容: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规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优胜劣汰”)
传播——a、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的大辩论,进化论获胜
b、赫胥黎《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进一步确立了人猿同祖论,促进了进化论的传播
意义——a、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
b、打击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 (把造物主从生物学领域驱逐出去)
c、使人类在思想上发生了飞跃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开始——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a、凯伊:发明飞梭(1733年,导火线)
b、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1765年,标志工业革命开始)
c、阿克莱特:发明水利纺纱机(1771年)
d、克隆普顿:发明“骡机”(1779年)
e、卡特莱特:发明水利织布机(1785年,标志英国棉纺织业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发展——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交通运输:a、富尔顿(美):发明汽船(1803年)
b、史蒂芬孙(英):发明蒸汽机车(1814年)
新兴工业:19世纪初,机器制造业诞生(标志近代技术体系确立)
影响——经济领域:a、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盛行,资本主义进入自由主义阶段
政治领域:增强了资产阶级的物质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社会关系:a、使全体社会成员日益分裂为现代资产阶级和现代无产阶级
b、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引起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
c、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国际关系: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提供了物质力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2、第二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期—20时间初期)
背景——政治基础: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技术条件:科学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
经过——电力应用:a、法拉第(英):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31年)
b、雅可比(俄):制成实用的电动机(1838年)
c、西门子(德):制成发电机(1867年,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d、格拉姆(比):制成直流电动机(1873年)
e、爱迪生(美):电器的“发明大王”(1882年,在纽约创建第一个发电站)
内燃机:a、卡尔•本茨、戴姆勒(德):分别制成汽油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
b、狄塞尔:发明柴油机(1887年,柴油内燃机)
c、内燃机应用:推动了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出现和石油
开采业的发展
新兴工业:电力工业、电器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等
(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并用一部分遗产设立诺贝尔奖)
影响——经济领域:a、资本主义生产力大大提高
b、生产发展导致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组织,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政治领域: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多地左右国家政权
国际关系: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引起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b、帝国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加紧殖民扩张,掀起瓜分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四、向“距离”挑战
1、立体交通:
条件——a、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b、内燃机的应用,推动了汽车工业、航空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立体交通——陆:a、卡尔•本茨、戴姆勒分别制成汽车(1885年)
b、世界铁路成倍增长,电力机车逐渐取代蒸汽机车
水:a、轮船装配内燃机(1887年)
b、 汽船普遍取代帆船
空:莱特兄弟制成第一架飞机(1903年)
影响——人类从平面交通转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2、电讯事业:
条件——a、发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欧美发明家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研制通讯装置
b、电动机、发电机的相继发明
c、赫兹:发现电磁波
成就——a、莫尔斯(美):发明有线电报(1837年,
b、贝尔(英裔美籍):发明电话机(1875年)
c、马可尼(意):① 首先将电磁波理论应用于无线电通讯,被誉为“无线电之父”
② 发明无线电报(1895年)
③ 完成短波试验,奠定了现代远距离无线电通讯的技术基础(1916年)
意义——为人类远距离传递信息提供了多种途径
3、互联网技术:
计算机技术——发明:a、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b、电子计算机至今已经历四个发展阶段(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c、第五代计算机(“人工智能”型)正在研制中
影响:a、为自动化、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b、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数据处理、设计实验、自动控制、经营管理、信息传播、情报检查、通讯联络、教学科研等)
互联网技术——形成: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结合而成
影响:a、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b、大大缩小了全球的空间距离
c、为人类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提供了途径
d、以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