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clezxzxx@126.com 校长信箱
信息检索
注册     登陆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学反思
2009/2/11 16:40:14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 3636

生化组  陶杰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这节课是苏教版化学1专题1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的内容,本内容的设计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第二课时学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方法。

本节课分为两个部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有关简单计算。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从一瓶2%AgNO3溶液和“康师傅矿泉水”的标签水质主要成分开始,向学生介绍常见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从学生初中已有知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引出日常生活中常见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在此过程中,介绍学习这节课的意义和价值取向,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出表达溶液浓度的另一种方法:物质的量浓度。接着通过“说一说”一瓶2mol/L NaOH溶液的含义,让学生尝试自己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新概念的含义,然后教师引导对比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概括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表达式等。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设计了两个与概念相关的判断练习,通过“议一议”纠正学生在使用概念中常见的错误,在这个部分中完成了“导入——导学——导议——导评”的环节,通过“尝试——归纳——应用——反馈——矫正”,教学在反复中层层推进。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从一道课本例题开始,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量浓度定义的简单计算,设计了几个相关课堂练习,通过“算一算”让学生在应用再次体会概念的具体含义。而后采用了两个问题探究作为过渡和升华,为接下来学习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做铺垫,也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同时设计了部分课堂练习,通过“练一练”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和纠正。在这个部分中,实现了导学——导练——导评过程,在反复中螺旋式的提升学生的能力。最后,通过“连连看”的方式,充分考虑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和衔接,和学生一起归纳出本节课的总结导图。

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1、导入新课通过类比溶质的质量分数(已有知识)迁移出物质的量浓度(新知识),在类比过程中,借助于日常生活素材,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充分感知学习这节课的意义和价值取向,营造了承接旧知识,延伸新知识的学习情境。

2、导学中,先让学生主动尝试自己的理解,然后共同归纳,并通过对两道有关概念含义的题目的讨论反馈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情况,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3、导练的环节中,每个知识点配以相关的针对性课堂练习,作为检测当堂达标的工具;并通过投影仪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充分暴露多个学生的不同错误,如:方法错误,计算错误、规范性错误等,这些成为矫正和达标的丰富素材,也为今后补救提供了依据。

4、导结中,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用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绘制出知识网络。

5、采用“说一说”、“议一议”、“算一算”、“练一练”、“连连看”等小栏目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思路清晰,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导入环节中,类比了“质量分数”、“质量浓度”,而删减了“体积分数”,未能体现常用浓度表达方式的完整性。

2、探究性题目的设置不够精准,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得出探究结论的学生并不多,探究的最大价值没有全部体现出来。

3、本节课中当堂练习的内容多,而我校学生的计算能力弱,课堂节奏较为紧凑,未能达到课堂的轻快愉悦,考虑学生的学情不够深入。

4、部分学生未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调动全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欠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学习和交流,改进自己的教学,在实践中不断矫正教学行为和方式,让课堂教学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上一篇: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
下一篇: 《现代农业技术——无土栽培》教学反思

福建省长乐第二中学 No.2 Middle School Changle Fujian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502207号-1

学校地址:福建省长乐市金峰镇上陈路87号 邮政编码:350211    闽公网安备 350182020003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