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与评价研究”课题研究,交流各实验区子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综合实践活动总课题组于
此次优质课展示,来自北京、新疆、福建、吉林、河南、浙江、湖北、贵州、江苏、海南、山东等10多个省市近150多位教师参加了此次展示会,其中70多位教师参加了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现场说课比赛。现场比赛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两组,先进行现场说课展示,展示完整的主题活动过程,时限20分钟;然后通过专家的现场答辩,回答各位专家的问题,限时5分钟。我校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型学科,包括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和社区服务(2学分),她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这次案例展示的情况来看,小学偏重于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中学则偏重于研究性学习。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综合实践课程的发展更趋综合实践,活动开始趋于课程,我们的教师已经从原来的“教”趋向于“导”,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体现了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角色的转变。同时,也体现了我们的教师已经从关注“活动设计”转向为关注“活动过程与方法”的针对性指导。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结晶。
此次活动,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了这门新型学科。无论是从选题上,还是在方案设计、活动实践的研究、组织学生的亲身体验、活动的评价与反思方面都有了全新的理解。
在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等独特的特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和全国有些省、市相比,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同时和北京、海南、新疆等地区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2007年6月我校承担了中央教科所“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子课题——《区域性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开发与研究》,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校共建了八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先后开展了社会实践周、校外社会实践等活动。2007年11月,我校刘凯、林为锋
资源无处不在,只是我们需要一双发现资源的眼睛!我们要借助全国的研究氛围,扎扎实实地开展《区域性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加大对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把我们的研究活动推向常态化。更进一步的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学生亲身体验和教师的有效指导,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其真正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