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clezxzxx@126.com 校长信箱
信息检索
注册     登陆        

从行为动词来看新课程中教学目标的变化
2008/4/7 9:31:00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 4227

摘要:新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是最核心的部分。本文从课程目标中的行为动词的角度来看看课程目标与原来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的区别、变化,以及新的特点。并以一节化学课举例说明。

关键词:行为动词; 课程目标;变化。

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是最核心的。与教育大纲相比,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更全面的阐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下面和教学大纲中的教学要求相比,从行为动词的角度看看课程目标的变化。

一:课程目标中行为动词发生的变化及其特点

知识与技能方面: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现认等。

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等。

应用——应用、使用、置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订、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模拟、扩展、缩写等。

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过程与方法方面:此类目标原来几乎没有。

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此类目标原来几乎没有。

反应——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

从以上行为动词的改变来看,可以形象具体的反映出一些特点:

行为主体更加明确。如列举、参与、尝试、交流等,非常明确的表明目标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行为动词更加明确。与原来的了解、理解等想比较,改变了原来笼统、模糊、缺乏质和量的规定性、可测评性差等缺点,体现出具体明确、可操作性等优点。

明确反映出新课程标准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如增加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明确反映出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增加了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

二:以一节化学课为例,看行为动词给教学目标带来的变化

某教案集发表的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一章第二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合反应的定义。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规律。

此教学目标中用到的行为动词有:了解、掌握、培养、理解、渗透、其它问题不管,单就行为动词而言存在以下问题:

行为主体混乱。如“培养学生……”、“渗透……”。明显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这与教学目标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表述的是学生的中体验的意义是不符的。

行为动词不明确。可操作性和可测评性差。怎样叫了解、理解,什么样是掌握,在什么的条件下如何了解、理解、掌握学生都无从知道。

行为动词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学生一直处于被培养、被渗透、被灌输的被动地位,这与新课程标准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的学习方式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就上述课时教学目标,我提出以下参考:

190%以上的学生能说出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哪些用途。(说出)

2、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忆,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说明)

3、在教师的引导下,比较五个化学变化,讨论并概括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定义。(比较、讨论、概括)

4、在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概括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保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发展、保持)

5、以氧气为例证明“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规律。(证明)

总之,目标中行为动词的改变,非常明显的体现出课程理念的更新,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们应适应教改形势,更新观念,对教学目标中行为动词的使用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 目标导向教学法基本操作模式简介
下一篇: 张劲辉老师在全国实验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评比中获奖

福建省长乐第二中学 No.2 Middle School Changle Fujian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502207号-1

学校地址:福建省长乐市金峰镇上陈路87号 邮政编码:350211    闽公网安备 350182020003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