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clezxzxx@126.com 校长信箱
信息检索
注册     登陆        
首页 > 历史 > 最新资讯 > 正文

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四复习提纲
2008/10/25 9:42:26     来源: 原创     点击: 8962

长乐二中高二历史集备组材料之四

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四复习提纲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

背景——a、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不断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统治日益腐败

        c、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d、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建立,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内容——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族独立自主

        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内容是平均地权,办法的核定地价

        (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意义——性质:a、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作用:b、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对辛亥革命发挥了巨大作用

        局限:民族主义缺乏反帝纲领,民权主义仅仅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民生主义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2、新三民主义:

背景——a、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b、孙中山维护共和民主的一系列革命斗争,均以失败告终

        c、在十月革命和中共的影响下,孙中山认识到广大群众是真正的革命力量

        d、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建议,改组国民党,实行三大政策

        e、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对三民主义作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内容——在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新内容

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帝目标,实行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的原则

意义——a、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b、是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是革命的三民主义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背景——a、国内形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下,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先后失败

        b、国际形势: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c、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并在五四运动中登上了历史舞台

        d、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e、实践基础:中共领导工农群众进行不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

        f、国际条件: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帮助

萌芽——标志:中国革命领导权问题和农民问题的提出

        表现: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形成——标志:“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表现: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意义——a、打破了俄国革命模式,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c、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背景——a、中共长期革命斗争成败的经历,提供了实践基础

        b、延安作为抗战的大后方,相对稳定

        c、毛泽东努力总结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进行新的理论研究

成熟——标志: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前途等一系列问题)

        表现:毛泽东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中的策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

        革命步骤: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动力:工农群众

        革命形式: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革命前途: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并向社会主义过渡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建立国营经济,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富农经济存在

        文化纲领: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意义——a、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背景——a、新中国成立后,面临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

        b、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初步的理论总结

发展——标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提出:

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

             b、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关系

        表现: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〇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哪些指导作用?

内容——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等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方针,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c、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人民战争路线等

        d、党的建设理论: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建设等

        e、其他政策方针:统一战线政策,群众路线等

作用——a、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共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创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

        b、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c、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展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邓小平理论:

背景——a、“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

b、“左”倾错误阻碍国家前进

        c、邓小平呼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

形成——标志: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1978、中央工作会议上是讲话)

        内容:a、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问题和新问题

              b、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就不能前进,就要亡党亡国

              c、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

        意义:是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发展——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内容:a、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b、政治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d、提出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意义:a、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开辟

              b、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初步发展

进一步——表现:a、中共“十二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

发展            b、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成熟——标志: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1992年)

        内容:a、实践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b、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c、计划、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计划与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的本质区别

              d、改革开放: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发展才是硬道

                                          理

              e、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义:a、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b、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c、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内容——a、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

        e、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f、战略步骤:分三步走战略(温饱—小康—基本现代化)

        h、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i、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意义——a、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

        b、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飞跃

        c、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2、“三个代表”思想:

背景——a、世纪之交,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

        b、中共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肩负的历史任务和自身建设实际

内容——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意义——a、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b、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中共“十二大”(1982年)   

中共“十三大”(1987年)             中共“十四大”(1992年)   

中共“十五大”(1997年)             中共“十六大”(2002年)   

中共“十七大”(2007年)

上一篇: 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高三复习课)
下一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三复习提纲

福建省长乐第二中学 No.2 Middle School Changle Fujian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502207号-1

学校地址:福建省长乐市金峰镇上陈路87号 邮政编码:350211    闽公网安备 35018202000328号